2025年3月21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开启“脚步丈量红色之城”小宣讲员城市寻访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今年“红色声浪”历史文化系列探索的第一站,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社会教育力量的生动实践。 小宣讲员们手持少年宫精心设计的“小浪花修炼手册”,在行进式学习中完成了答题、互动等任务,通过参与活动深入探索上海外滩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在实践中锻炼宣讲能力、培养爱国情怀。
步入外滩·老市府大楼,“红色声浪”特邀宣讲导师俞未老师为小伙伴们揭开了这座百年建筑的神秘面纱。小伙伴们了解到,这座建筑始建于1914年,曾是公共租界市政最高机构的办公地,1949年5月27日见证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成立,这里也是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的办公所在地,是上海解放的重要历史地标。、
俞老师特别提到,在大楼正厅中央挂着的照片(上图),记录了1949年10月2日,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老市府大楼上升起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上海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活动中,俞老师引导小宣讲员们思考陈毅市长的题词:“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
这句话不仅是对上海解放后城市建设的期许,更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小宣讲员们通过讨论,逐渐理解了题词中有关“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内涵——城市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也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当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治理、关注城市发展、传承红色文化等方式,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站,伙伴们寻访陈毅广场,来到陈毅市长像前,大家深情朗诵起陈毅的原创诗歌《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句中的坚韧与高洁,正是革命精神的象征。小伙伴们向陈毅市长致以少先队的最高礼仪,表达了对伟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步行穿过黄浦公园,小宣讲员们在观摩记录上海近代历史的浮雕中,深刻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学思践悟中致敬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英烈,进一步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 走进纪念塔里的外滩历史纪念馆,讲解员老师帮助青少年直观地感受到外滩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精神的力量。小宣讲员们了解到“外滩”名字的由来,学习上海解放的历史,并通过观看视频和资料,加深了对上海革命传统的理解。
漫步外滩中央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映入眼帘,“杏花楼”“大白兔”……一个个中华老字号成为小伙伴们热议的话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自己喜爱的老上海品牌,这些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生活方式的中华老字号是这座城市文化传承的缩影,也为孩子们走进海派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站在外滩滨江步道上,小宣讲员们静心聆听上海海关大楼庄严浑厚的报时曲《东方红》,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壮丽风貌尽收眼底,仿佛穿越了时空,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现代化的百年变迁。远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天际线,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与历史风貌形成鲜明对比,此情此景让小宣讲员们深刻感受到上海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完美交融,对这座光荣之城、初心之地的理解也有了更具象化的感悟。
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青少年对上海红色文化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自信。活动结束后,小宣讲员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种行走学习的方式,未来也要以少年之声传播好城市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将在未来的活动中,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整合优质宣讲资源,构建红色教育长效平台,推动青少年红色宣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多贡献!